〔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春節將至,蘿蔔糕是應景年菜之一,豐原醫院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以往年後10位患者中有6人因血糖控制不好再回到醫院就診,常在春節期間一餐吃很多,下一餐吃很少,造成血糖明顯起伏,有人還將蘿蔔糕當正餐吃,血糖驟升。

豐原醫院營養師賴侑伶表示,蘿蔔糕和飯都屬於澱粉類食物,3塊蘿蔔糕等同7分滿的白飯,年後常有阿公、阿嬤的糖化血色素升高,多出正常值1至2%(正常值7),主要是將7、8塊蘿蔔糕當一餐正餐吃,其他蛋白質、蔬菜也沒有補充,造成血糖上升。

賴侑伶說,有民眾以為午餐吃很多,晚餐改吃清淡少一點,以為血糖會回到正常值,但往往忽略血糖下降速度並不會那麼快,反而容易造成血糖控制上出現問題,出現頭暈、口渴、疲倦、尿多等症狀。

賴侑伶表示,春節期間血糖並沒有放假,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注意血糖、血壓的控制,含醣食物及高鹽食物要盡量避免食用,三餐均衡飲食,才能減少春節後血糖攀升。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蘇嘉華

春節將至,親友團聚一定會聚餐享用美食佳餚,然而在春節過後常有許多糖友、腎友回診檢查時發現糖友血脂、血糖過高,而腎友的血鈉、鉀、磷過高且血脂肪及水也一路蓄積。傳統年菜可以提供充足的蛋白質但也伴隨了高脂、鹽及過多的熱量和糖分。

在此建議糖友們在主食類選擇上請合併全穀雜糧類、水果、奶類外,還要考量常見的年糕、發糕、勾芡類菜餚及年節零食之計算,餐後應可增加走春、散步等活動,來避免過多攝取後讓血糖過高。

另外,血脂肪過高與飲食中的油脂、糖分、酒精有關,因此過年期間的飲酒、糖果、零嘴、飲料也應注意不宜過量。

而腎友們除了注意以上原則外,要多考量肉類的選擇,除了選擇食材要盡量去皮、肥外,在烹調時也應把握少油、鹽的原則。為避免血中磷、鉀過高及需調太多的水,湯品能免則免,若真要喝,也應選擇清淡不久煮的湯品,因為燉煮越久,從食物流出至湯中的鉀離子也會越高。如血鉀、血磷異常者要特別注意過量的茶飲會讓血鉀升高,過量的花生、瓜子、開心果會讓血磷上升,因此這些食物皆需酌量食用。

至於腎友們餐餐都要服用的鈣片,糖友們要服用的血糖藥物千萬不能因為過年而偷懶。過年要休假,但飲食控制可不能打烊喔!

在此也為大家設計一份健康的過年應景小點,適合上班族或和孩子們一同製作:

低糖高纖蔓越莓發糕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年紀一到中年後,打開健檢報告可能會發現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紅字,也就是俗稱的高血脂。對民眾來說,血脂是較無感的生理數值,因此用藥較容易輕忽。為了讓民眾對高血脂用藥更有感,臺北市聯合醫院藥師蘇柏名接受食藥署邀請,針對5種血脂藥做詳細說明。

蘇柏名表示,高血脂症可分三種,一種是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膽固醇升高;第二種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主因是三酸甘油脂升高,第三種是混合型高血酯症,則為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都升高。蘇柏名也整理出現在常見的5種血脂藥如下:

●Statin類

主要是抑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相關酵素來降血脂,副作用為頭痛、噁心、疲倦、偶而有肌肉痠痛或肝功能指數上升。在一般開藥前,醫師會先確認患者的肝腎功能與疾病狀況。

●Fibrates纖維酸鹽類

這種藥可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臨床上也常與Statin類藥物併用。但是使用後可能會有肌肉無力、痠痛等問題,若小便出現深褐色尿液,民眾應該盡速回診。

●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能使血液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能單一使用,也能跟Statin藥品合併,副作用則為頭痛、肌肉痛、腹瀉。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YouTuber「理科太太」推出營養補充品「太空人維他命」,在募資平台上短短時間衝破3000萬元,集資網頁文誇大的功效引起各界質疑,而文中提及「本產品含有 Q10,根據衛福部的規定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不宜使用。」也讓不少有吃Q10的媽咪很緊張。

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在臉書「烏烏醫師」發文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Q10會對胎兒造成任何傷害。Q10其實也只是一種人體可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存在於魚、肉和全穀食物中,不過,看準她抗氧化、對抗自由基等效果,高劑量的Q10廣泛被製成各式保健食品,號稱可以預防心臟病、養顏美容和改善疲勞。近來又有部分研究指出,針對高齡或者卵巢退化患者,做試管療程時可能可增加卵子數量和胚胎品質,也因此許多媽媽在備孕時就會吃Q10,認為一方面可以養卵,二方面對皮膚好,一兼二顧。但研究尚未證明可增加懷孕率,因此醫師也不會強烈建議備孕的女性補充。

建議孕婦先停止食用含Q10保健食品

至於孕婦,烏恩慈說,因目前沒有針對性的特定實驗,因此不清楚安全劑量為多少,且又有影響凝血功能之虞,因此食藥署基於保護的心態,特別要求相關產品要註記「不建議孕婦、哺乳的女性食用」,倒不是說真有明顯的害處,甚至也有少量新興研究認為Q10可降低子癲前症發生的機率。因此媽媽真的不用擔心會影響胎兒,只不過在好處的證據力不足,又沒有安全劑量的綜合考量下,她還是會建議孕婦先停止食用含Q10的保健食品。

懷孕營養補充品因人而異 

烏恩慈認為,要選擇懷孕的營養補充品,關鍵是認清自己飲食中缺什麼,才能針對性地去做補充。好比不愛喝牛奶的媽媽可能缺鈣,素食的媽媽維他命B12容易不足。孕期的各階段,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可能也會不同,比如第三孕期因胎兒快速長大很多媽媽就會因此缺鐵。因此綜合維他命只要吃一顆,乍聽起來好像省時方便,包山包海,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劑量不足,該補的沒補到的問題。

孕婦相對容易過敏 別當白老鼠

挑選保健食品的原則,烏恩慈建議,選知名、經營較久的廠牌,而不是盡信心愛的網紅。主要是吃出問題才找得到廠商追究責任。另外, 也不建議孕婦去購買這類型募資尚未上市的食品,因為孕婦相對容易過敏,腸胃又容易不適脹氣,何苦去當廠商的白老鼠呢?

烏恩慈也說,仔細看這個產品的功效,其中一段話更是讓人莞爾:「法國專利 Extramel 香瓜萃取 提升活力、提升生活品質,改善認知、改善行動力」,哪有什麼食品、食物可以有這麼多功效,也未免太誇大,太天馬行空了吧!烏恩慈覺得把這個「法國香瓜」改成肌力訓練還比較有根據,更合乎實證醫學!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香醇甜膩、色澤金黃的蜂蜜一直以來備受大眾喜愛,但有許多孕婦認為,若在懷孕期間食用蜂蜜,恐影響到腹中胎兒,導致胎兒性早熟、過敏等風險;對此,國民健康署澄清,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等10種以上維生素,孕婦是可以放心吃蜂蜜的,但以適量為佳不宜過多。

坊間流傳孕婦禁忌飲用蜂蜜之傳言,不免是因擔憂蜂蜜品質而產生的疑惑,甚至認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應禁止食用蜂蜜,才不會對胎兒不利;其實不同品種的蜜蜂,產出為人所食用的產物也有不一,舉凡蜂王乳、蜂蜜等,國健署表示,需挑選正確蜂蜜種類食用,因此整理2大重點 為孕婦破除迷思。

重點一、蜂蜜並非蜂王乳,並不含雌激素

蜂王乳中含有雌激素,懷孕期間正好是孕婦雌激素分泌的重要時期,若是補充蜂王乳,有可能產生荷爾蒙比例失調。選擇正確蜂蜜,就不必擔心因攝入蜂蜜,會造成胎兒性早熟、過敏的問題。

重點二、菌類孢子不會經由血液傳遞給胎兒

蜂蜜雖然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但一般成年人胃酸足以殺滅肉毒桿菌芽孢,不會引起中毒。

最後,國健署仍建議孕婦不可過量食用,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可能增加孕期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以及為避免因食用、接觸花粉而過敏而導致孕期不適,建議最好不要購買未經純化、提煉,可能含有花粉的蜂蜜產品。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溫惟昇

「我的耳朵常有分泌物,每次感冒或是去游泳完就流得特別厲害,連聽力都變得比較差!」30多歲的楊小姐因為慢性中耳炎併發耳膜穿孔,從學生時代就是游泳健將的她,已經好幾個月不能去游泳池報到了。

她曾去過數家醫學中心求診,聽到醫師建議手術,必須從耳後切開長長的傷口,愛美的她擔心留下疤痕,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接受治療。

自體血漿促細胞再生

經由詳細的評估後,楊小姐改採非傳統治療方式,由自身血液離心後產生的生長因子促進耳膜新生,成功地自行癒合,除了聽力回復正常外,沒有留下任何手術疤痕。

因掏耳朵或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慢性中耳炎,合併耳膜穿孔往往無法自行癒合,典型症狀為反覆流膿、聽力受損。為了避免聽力持續惡化,甚至引發眩暈、顏面神經麻痺,甚至細菌侵犯腦部危及生命,應以藥物控制並清除發炎組織,同時修補耳膜。

 

▲慢性中耳炎合併耳膜穿孔應積極接受治療。(照片提供/溫惟昇)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建志

 

一名60歲男性,老覺得右耳悶悶,一打噴嚏,耳道會有氣流噴出,若天氣變化,甚至會流出黏黏臭臭的液體,感到濕濕癢癢,還會聽見「嗡嗡嗡」聲;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右側耳膜有一破洞,原來是罹患慢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穿孔。

耳膜像一面鼓,又稱「鼓膜」,是聽覺第一站,聚集外耳道聲波,震動聽小骨,再傳進內耳,並把中耳腔跟外界分隔開來,避免過敏原、污染物質進入中耳。而鼓膜張肌位於耳膜下方,受到三叉神經支配,一旦聽到巨大聲響,就會反射性地收縮,拉住耳膜,減少聲音傳入聽小骨,避免傷及內耳。

耳膜穿孔往往因慢性中耳炎或是外傷,穿孔大小和聽損程度大致成正比。若僅為單側穿孔,該側會出現傳導性聽障,不易分辨音源方向;若為兩側穿孔,患者在與人溝通時,就有困難。

耳膜穿孔的中耳腔就像房子窗戶有破洞,雨水、髒空氣就很容易進到屋內,一旦中耳發炎,耳膜穿孔會更難癒合,甚至可能愈來愈大。若不治療,反覆中耳發炎,耳道流水、流膿,影響生活品質;若炎性物質傷及內耳耳蝸、侵蝕聽小骨,會造成耳鳴,加重聽障。

只要患者身體狀況良好,醫師多會建議耳膜修補手術,必要時,進行乳突竇切除手術以清除炎性組織;若聽小骨鏈受到侵蝕,則會加做聽小骨重建手術,以改善聽力。手術成功關鍵在於中耳炎性組織是否清除乾淨,只要聽力獲改善、發炎獲控制,耳鳴多半會消失。

根據臨床經驗,如果好好控制中耳炎,或許耳膜穿孔就有機會自然癒合。此個案在接受抗組織胺及抗生素治療兩個月後,穿孔處的耳膜自然癒合,暫不需要接受手術。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建志

 

一名45歲女性老覺得兩側耳朵悶悶癢癢的,特別是耳道入口處,只要一咀嚼食物,還會聽見「咖咖咖」聲響,好像地震時,牆面水泥在崩落。

原以為是耳垢太多堵住所致,用手去搓,卻總是搓下一些屑屑狀濕濕臭臭的物質,愈搓愈多,也愈癢,搓到後來會疼痛。

就醫時,我發現她的兩側耳殼凹窩處,均滿是脫屑狀的皮膚,伴隨著紅腫與龜裂,甚至蔓延到耳道裡。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乾癬性外耳炎」,起因於患者免疫力失調,例如過敏反應,使外耳皮膚保持在發炎狀態,不斷地分泌角質層,卻角質化不全、品質不良,難以抵抗外力搓揉,加上後來出現外傷、曬傷或感染等因素,疾病正式發作。

此時,倘若又不慎受到親脂性皮屑芽孢菌的感染,身體起額外的免疫反應去對抗它,會使已經失調的皮膚免疫雪上加霜,出現充血,再長出大量皮屑,使病症進入了惡性循環,變成所謂的「脂漏性乾癬」。

當耳道內有大量皮屑時,只要一咀嚼,顳顎關節動到外耳道,患者就會聽見皮屑摩擦聲,會誤以為是耳鳴。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拔群

耳垢分乾耳與濕耳兩種,如果耳朵常常濕癢,甚至是單邊的耳朵有這種不尋常的感覺,通常表示耳膜的表面或是耳道的皮膚發生了問題。

最常見的是外耳濕疹,有時是因為化妝品、洗髮精、染髮劑殘留在外耳的附近造成皮膚的潰爛與發炎,治療的方法是保持清潔,將化學物質徹底清潔乾淨,再敷以類固醇或者抗組織胺的藥膏,病人在清楚的衛教後通常都可以解決。

耳內長黴菌也是常見的,蘆筍狀的黴菌是最多見,一般因為外耳道受傷造成耳朵表皮受損流出組織液,形成對黴菌有利的生存環境,因此耳道裡面會濕會癢,這時應該將黴菌徹底清除,使用抗黴菌的藥物,外耳道所引起的自發性黴菌感染,這樣治療就可以很快地痊癒。

挖耳恐致耳膜角質層破損感染

另外有些病人因為長期挖耳的關係造成耳膜表面的角質層破損,有組織液滲出,因此耳朵發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況而無法癒合,這時病人耳朵常常會潮濕甚至長出黴菌,這時就要小心的加以清理,必要將耳膜表面肉芽組織進行刮除手術以刺激防水性角質的復原,耳朵就可以恢復乾爽的狀態。

外傷性的耳膜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狀況,因此病患若耳朵常有不明原因的潮濕,需要請耳鼻喉科醫師加以詳細的診斷與治療。

(作者為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

Mon Bagage 巴黎風情系列ABS輕硬殼 28寸 旅行箱 行李箱

彰化縣一名30歲的林姓女子,被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鄰居咬掉左耳,造成其心理受創,找了多間醫院之後,最後在衛福部彰化醫院完成外觀重建,昨前往醫院做最後回診,謝謝醫師送給她「全新的耳朵」。

電影《監獄風雲》裡,周潤發在監獄內受盡折磨,最後發狂咬掉戒護科長的耳朵,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集,同一戒護科長再出現,他的耳朵已完整復原,究竟是什麼神奇醫術?電影裡沒有交代,但現實生活裡,這名林姓女子心理受到重創,對於事件如何發生?她不願多談,只說自己左耳缺了一大塊,有一段時間很怕見人,雖然傷口癒合、聽力沒有喪失,惟平日還是會有意無意去摸「斷耳」,一直想要找回「昔日耳朵」。

彰化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表示,林姓患者4個多月前來門診,耳廓缺了一大塊,必須進行斷耳再造。重建時需一小塊的耳軟骨及包覆的皮膚,於是從患者右耳取下一小根軟骨,將軟骨接在左耳斷離處,再種植到頭皮;也就是說,將此耳朵埋入後方的頭皮,讓皮膚生長,包覆耳朵,經過1個月再進行第2次手術,以分離手術將新耳與頭皮分開。

舊耳神經長往新耳 知覺變好

呂明川指出,與頭皮分離的新耳,要進行第3次手術,以美化外形手術造出耳輪等形狀,儘量將左耳塑成與右耳對稱及一樣的外形,最困難的部分就在這裡。

歷經前後3個多月的3次手術後,剛復原的新耳知覺會比較差,約1年後,舊耳處的神經往新耳長過去,知覺就會變好,這種案例最大的傷害還是在心理層面。

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類似林小姐的這種恐怖經驗,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淡忘,害怕的感覺會漸漸消失,但如果超過2個月還存在著恐懼或焦慮夾雜等強烈感受,可能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好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