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提起運動,許多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應該都會選擇先從培養健走習慣開始,再慢慢加深運動強度。而健走除了是一項普遍的運動外,還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可提升骨密度,減少失智、中風風險,甚至還比慢跑更能降低膽固醇與血糖,但你知道如何健走卻不易疲憊嗎? 
 

你走錯了嗎?5個錯誤的健走方式



1.漫不經心地走路 
健走的健康效果在於「質」而非「量」,透過比平常走路更強一點的運動強度,可以給予身體適度的刺激,並提高血液循環讓身體變暖和,因此漫不經心走路的健康效果將大打折扣。 

2.錯誤姿勢 
彎腰駝背又挺著小腹,不僅容易造成肩頸僵硬痠痛,健走時的效果也會事倍功半。 

3.沒有做暖身運動 
健走前沒有進行暖身操伸展身體容易拉傷肌肉,而快到終點前也應提醒自己逐漸降低速度,避免心臟正快速跳動時突然停下,血液未回流到腦部,容易頭暈,甚至出現重力休克。 

4.步伐、手臂錯誤擺動 
許多民眾健走時都習慣將手臂大幅擺動或大步邁向前方,帶動身體的速度,以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但如此一來僅會拖慢速度且減少步行距離,當步行踩地的力量過大,甚至有可能拉傷小腿,反而得不償失。 

5.無法量力而為 
健走雖然相較其他運動緩和,但若是沒有運動習慣或忽視自身體力與健康狀況,而將目標訂得太高,則會造成身體太大負擔,無法讓身體漸進式地適應與習慣。 
 

正確健走方法,走出健康卻不疲憊



前奧運國手園原健弘提到,正確的走路方式即使只走1000步,也能充分運動到核心肌群,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緊實大腿內側肌群,而持續掌握這樣的技巧數天,可逐漸改善姿勢並不易疲憊,還可自然地提升速度,增進血液循環消除浮腫。 

下一頁告訴您正確健走3秘訣! 

 

正確健走的3個重點



《秘訣1》想像上腹部連接著大腿,再抬高腳踏出 
首先要先意識到上腹部的力量,挺直上身,伸展到背部肌肉。與一般的走路方式相異,抬起腳並讓髖關節彎曲的動作,便可以取代高強度的肌肉訓練,而運動到腰大肌的核心肌肉。另外一般健走會要求手臂大幅擺動,但是如果利用手臂的反動力,反而無法運動到腰大肌。 


《秘訣2》腳步往身體中軸移動,可訓練大腿內側肌群 
走路時不要外八,而要有意識地讓腳步往身體中軸移動,像是要摩擦大腿內側的感覺,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大腿內側肌群,改善O型腿。 


《秘訣3》由腳跟著地,運動小腿肌促進血液循環 
腳跟著地時,要有意識地自然伸直膝蓋,踏出步伐時,感受到小腿肌的收縮與舒張,而踏出步伐要讓雙腳與地面呈現等邊三角形,正確地使用小腿肌,可以促進腿部到心臟的血液循環,消除腿部浮腫。 

 

 

 

提高健走效率的方式




1.間歇性快走 
信州大學醫學系教授能勢博是間歇性快走的發起人,在三分鐘內透過快走與慢走之間交替的方式,可以比平常同一速度的方式更能改善心肺機能與提高體內糖分的代謝,降低血糖。 

2.晨起健走 
日本知名運動教練西村典子表示,早晨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加速血液循環,進而提升10%的基礎代謝率,另外還可給予腸胃刺激,改善排便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