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蔬菜明星「玉米筍」降三高!這2種人要少吃玉米筍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玉米筍,到底是玉米還是筍?由於玉米筍可愛的尺寸,你可能認為玉米筍是由小型的玉米品種而來,但其實它們只是一般玉米在成熟前就採摘的果穗。小巧可愛的玉米筍,相較於玉米被認為是澱粉類蔬菜,玉米筍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更偏向非澱粉蔬菜類,富含膳食纖維,是瘦身、消水腫的好幫手!
 

玉米筍有利減肥: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纖維



半杯玉米粒的熱量就有80卡,而同樣分量的玉米筍僅有25卡!身為低卡食物,玉米筍能夠讓你吃飽而不會攝取過多熱量,因此玉米筍是想要維持健康體重或減肥的人的好食物。

玉米筍的碳水化合物比一般玉米更少,且仍然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半杯的玉米筍中僅含有4克的碳水化合物和2克的纖維。在飲食中加入更多的纖維,提供了許多健康益處,包括降低心臟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存在於玉米筍等食物中的纖維,也能夠維持飽足感,並和成功減重相關。

▼玉米筍小巧可愛,營養又富含膳食纖維,是瘦身、消水腫的好幫手。
玉米筍小巧可愛,營養又富含膳食纖維,是瘦身、消水腫的好幫手。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花錢的排毒SPA!踮踮腳尖、生薑健脾,3招強身除體濕

【早安健康/吳明珠(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 

3大日常袪濕養生法,讓痰濕遠離你



有句話說十人九濕,許多人都有「痰濕」問題,痰濕嚴重會侵入經絡,引起「虛虧」,造成氣滯血瘀,影響到氣血的運行,這就是中醫理論所說的「虛虧」,會誘發各種反覆難以治癒的病症,所以我們要從日常生活裡趕走痰濕、去除體內的寒氣,涵養身體內的陽氣,讓身體溫暖起來,建議可朝底下日常生活的袪濕養生做起。

祕訣1 戒食冰品冷飲

天氣一熱,你也會猛吃冰食冷飲嗎?其實大口吃冰,反而會讓濕邪深深埋在體內喔!攝取過多的冰品飲料,會使脾腎代謝循環機能下降,水分滯留在體內無法正常排出,讓體內形成「寒濕」。體內寒濕會誘發慢性病,古語云:「千寒易除,一濕難除。濕性黏濁,如油入麵」、「寒邪是萬病之源」。

建議即使天氣很炎熱,最好還是喝一點溫飲來幫助出汗,帶走體內部分的熱量。如果愛吃冰品、冷飲,會從口腔、腸胃吸收很多熱量,同時也讓內臟器官變冷,輕則影響消化功能,重則容易引起腹瀉,甚至引發心肌梗塞丶腎臟疾患,不可不慎!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就有西方諺語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其實包括水果在內的植物性食品,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人們尤其愛吃的蘋果,流行病學證據已經表明,它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近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了一項隨機交叉對照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對於那些有輕度高膽固醇血症的人來說,每天兩個蘋果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養生」方式。參與者的膽固醇下降了,血管反應也變好了。

蘋果的多酚和纖維已被證實對身體有益

蘋果的健康在於,它含有豐富的多酚和纖維,其中包括我們都很熟悉的花青素、黃酮醇等等。很多機制研究表明,它們能夠降低血清膽固醇、抑制氧化、防止組織動脈粥樣硬化等炎症反應。

另外,像果膠這樣的可溶性纖維,也能夠調節脂質和葡萄糖代謝,更別說透過腸道菌還有更廣泛的作用了。


檢視相片

8週研究證實:膽固醇問題改善、血管更健康

這次的研究裡,一共有40名參與者,17位男性,23位女性。這些參與者平均年齡51歲,BMI25.3,都有輕微的高膽固醇血症。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吃兩個新鮮蘋果,另一組則是要喝掉糖分一致的蘋果汁。這期間不能吃其他的蘋果食物,也不能吃益生菌。

當研究持續8週,兩組參與者要一起「禁蘋果」4週,然後再交換食譜,繼續8週研究。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參與者都能體驗一下吃蘋果和喝果汁,以排除一些個體差異的影響。

8週過去,兩組參與者在外觀上應該是沒什麼變化,體重腰圍基本不變。不過仔細看數據的話,大家其實是變得更健康了。

可以看到,吃蘋果組的總膽固醇和LDL均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喝果汁的對照組反而升高了。同時,蘋果也明顯改善了三酸甘油脂的問題。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5歲的王太太,過去在市場擺攤,養育三個兒女成人,如今退休後三五好友相揪旅遊或進香團,王太太都拒絕了,原來她在中年後困擾於尿失禁,而且漏尿越來越嚴重,一出門就擔心褲子溼答答,有次出遠門沒辦法換褲子時,整身尿臭味實在令她很窘。經過求診泌尿科,在詳細檢查和評估後,進行藥物和體外磁波骨盆底治療儀復健治療,逐漸好轉,恢復「乾」淨的日常生活。
 

imageimageimage

imageimage

中年婦女有三成 患尿失禁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女泌尿中心主任許富順醫師指出,自然產超過兩次、肥胖和停經後,是女性尿失禁的肇因。因為生產後,膀胱與骨盆底的肌肉組織會鬆弛,造成尿道鬆弛或膀胱脫垂,很像「水龍頭關不緊」,因而咳嗽或跑步時即會漏尿。

許富順主任表示,如果一天更換一兩片棉墊者,屬於輕度的尿失禁,一般會採藥物治療,包括抗膽鹼藥物和三環抗憂鬱劑等,改善漏尿情況,但亦可能產生口乾、視力減退或嗜睡等副作用。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同時自我凱格爾運動,即坐姿時練習骨盆底肌肉群的收縮,反覆收放陰道、尿道和肛門附近的骨盆底肌肉,訓練肌肉強化,改善尿失禁。

骨盆底復建治療 體外磁波來幫忙

凱格爾運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正確,因此藉由體外磁波骨盆底治療儀復健治療是相當適合的方法。患者無須脫衣,坐在治療儀(椅子)上,機器會反覆輸出脈衝磁場,刺激會陰部的骨盆底肌肉群,引發收縮,患者不會疼痛。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走路有益於身體健康。(圖/pixabay)


imageimageimage
imageimageimage

許多科學認為,「1天1萬步」的目標,是日本製造計步器廠商的「詭計」,沒有實際的研究數字可以支持論證,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經過10年的調查後發現,每天走的步數愈多,真的能降低死亡率。

研究團隊在2003年到2006年間,針對40歲以上4840位被實驗者進行健康、飲食及教育等相關的問卷,7天內讓他們戴著計步器,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態更持續10年。在這段時間內,死亡的人數有1165人,406人是心血管疾病,283位則死於癌症。

在考量被實驗者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態、教育程度及是否吸煙後,發現在戴著計步器的時間內,平均行走步數較多的,得到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而死亡的機率有比較低。研究團隊發現,每天走8千步的人,比走4千步的人降低50%的死亡率,而走1萬2千步的人,比走4千步的人更是減少65%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對於走路的速度或負重和死亡率的關連性,並不能說得準。不過雪梨大學運動學教授艾繆紐爾(Emmanuel Stamatakis)認為,先從每天走6千步到8千步開始,不要一下子就立定「1天1萬步」的目標,以免半途而廢。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陳姓男子,某天突然心跳很快感到不適,緊急送至急診,經檢查發現為嚴重心律不整,所幸經緊急注射治療心律不整藥物,才從鬼門關前搶回一命;大里仁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峯表示,有人因心律不整導致昏倒撞到頭受傷,甚至有人直接心跳停止等情況,因此必要時可採以手術治療,避免遺憾發生。

裝S-ICD治心律不整 即時給予電擊恢復心跳

​​​
​​​​​​​​​
​​​​​​​​​ 

李明峯醫師指出,陳男過去就曾發生心肌梗塞,接受心導管手術後,平時也有規律服藥治療,但因工作所需得赴世界各國洽公,就怕在國外又發生突發狀況,恐危及生命。心律不整因沒有任何前兆,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家族病史、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的人為高危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

為了防範再度重演,陳男經建議接受新式「全皮下心臟植入式去顫器(S-ICD)」手術,透過在胸部皮膚下開約2、3個傷口,將去顫器放入胸壁皮膚下,手術只需1至2小時,不僅植入方式簡單且侵入性低,術後完成後有一條電線圍繞胸口,一旦偵測到嚴重心律不整,就會立刻啟動電擊讓心跳恢復正常,使陳男不必再擔心可能猝死的風險。

維持正常生活作息 降低心肌梗塞發生機率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越來越多「找不到感染源頭」的個案,換句話說,只要出現症狀,即使沒有旅遊史,也有可能是感染者。為了找出社區中更多可能的個案,指揮中心也宣布開始「社區擴大篩檢」,只要符合下列的條件,就可以進行篩檢。

社區監測通報採檢「擴大」!沒有旅遊史、接觸史也可以採檢

在最一開始的時候,要進行篩檢,一定要符合「TOCC」的通報定義。也就是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或曾接觸過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人,才可以檢驗。

 

TOCC

T:旅遊史(Travel history)

O:職業別(Occupation)

C:接觸史(Contact history)

C:是否群聚(Cluster)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時間用手機,真的要小心!門診就發現一名年輕女性,本身既無糖尿病、也沒有高血壓病史,日前突然發現左眼眼前內側上方有一塊陰影,看東西時一直跟著,同時看東西有厚厚的感覺,前往醫院眼科看診,這才知道竟因使用手機長時間追劇,造成左眼急性黃斑部份玻璃體剝離。

該名年輕女子就醫時,門診立即安排視力、眼壓、眼底彩色照相等檢查,經過詳細檢查並與網膜專科醫師會診後,確診是罹患左眼急性黃斑部份玻璃體剝離,同時有部分纖維化後膜粘連在黃斑部外側,因此造成一直看到眼前有一塊陰影擋著,所幸黃斑部並未被拉扯,造成進一步變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黃哲宏指出,經黃斑部精密掃描配合眼底螢光攝影,該名女子在確認無黃斑部病變後,再次掃描判讀即發現玻璃體內有一層薄膜,這才確定診斷為玻璃體剝離。

黃哲宏表示,急性後玻璃體剝離不是視網膜剝離,也不是黃斑部病變,在人體眼球內部,玻璃體是種如同洋菜凍般的膠狀物質,佔了5分之4的體積,隨著年齡增長,用眼情形,玻璃體會出現退化的現象,此時膠狀物質會液化。

此時緊貼在網膜的玻璃體後膜受到的支撐度變弱,黃哲宏說,會脫離網膜而縮到玻璃體腔中央,這便是後玻璃體剝離,像該名女子瞬間發生的便稱為急性玻璃體剝離。

後玻璃體剝離,只是玻璃體退化的一個階段,大部分不會影響視力也沒辦法復原。這些沒有併發症的後玻璃體剝離、飛蚊症是唯一的症狀,通常在視野外側會出現單一個像蚊子飛舞的黑點。

此外,若後玻璃體膜與周邊網膜有粘連,後玻璃體膜會牽動網膜,產生機械性刺激而出現閃電一樣的光芒,這便是光視症,即使閉著眼睛也會看到,或是像女子,與黃斑部網膜血管有粘連,一直殘留陰影。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小時候爸媽都告訴我們,腳抽筋是因為在長高,跟打嗝一樣,抽一下就長1公分。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統計,95的人一輩子中都曾經有過抽筋的經驗,最常發生的位置就是在小腿後側的小腿肌肉,還有腳趾頭和腳掌,都是比較末梢的地方。

 

所謂抽筋,在醫學上的定義就是「肌肉的不自主收縮」,非意願性的動作,會引發抽筋有幾個主要原因:

 

1、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如運動,就會把訊息傳達到週邊神經,然後由肌肉來執行而不斷地收縮,但中樞神經如果過度興奮,週邊神經一下子承受大量的資訊,超過負載,週邊神經就開始不安定,而引發抽筋。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發現時6成都癌末

胰臟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癌症,被稱為癌王,近年來,大腸癌、乳癌、肺癌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胰臟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新癌王。

胰臟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尤其是症狀不明顯,胰臟位於腹腔最深處,沒有痛覺,罹患腫瘤很難早期發現,等到有感覺時,要治療也很困難了。

尤其是長在胰臟體尾部的腫瘤,相較於胰頭部的腫瘤會造成阻塞性黃疸被發現,胰臟體尾部都腫瘤通常無特定症狀,當有症狀就醫時,大約有6成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癌末。

美國數據顯示,胰臟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且很快就要上升為第二名了。約90%以上的病患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整體而言,五年的存活率低於5%。

 
照片檔 ID:508173087

「化療+手術」還給癌友生機!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研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化學治療是晚期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摘除手術。

chen999tw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